近期關于監(jiān)管部門將提高銀行資本充足率標準的傳聞甚囂塵上,在銀監(jiān)會否認將大型銀行資本充足率要求提高至13%后,銀監(jiān)會副主席王兆星在最新一期《中國金融》雜志上撰文稱,銀監(jiān)會已把資本充足率“紅線”要求從原來的8%提高到10%(對中小銀行)和11%(對大型銀行)。銀行資本紅線提高這只“靴子”終于落了地。
對于匯金公司考慮特許四大行用上繳利潤補充資本金等傳聞,中央匯金公司副董事長李劍閣昨日在參加博鰲青年論壇間隙接受記者采訪時稱,目前還不會注資,對于內地銀行資本充足率不足,將讓銀行采用“市場化的辦法”來解決。
大銀行暫無融資壓力
根據(jù)各銀行三季報顯示,截至今年9月末,工行、交行、建行和中行的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2.60% 、12.52%、12.11%和11.63%,均超過11%的最低要求。
工商銀行副行長牛錫明12月4日表示,工行目前資本充足率非常高,保持在12%以上,足夠今后兩年的發(fā)展需求。目前,工商銀行資本充足率在四大上市國有銀行中最高,并且超過了花旗、匯豐等世界性大銀行。他認為,銀行補充資本金的渠道是多元化的,到底采取哪種應當取決于當時的情況和各方面的利益綜合決策。
在上市國有銀行中,中行的資本充足率最接近11%的“警戒線”。此前,在回應市場關于中行千億元融資計劃的傳聞時,中行表示正“積極研究資本補充的多種方案”,但“暫無可披露的資本補充計劃或融資方案”。中行行長李禮輝在今年中行中期業(yè)績記者會上曾表示,正草擬關于增加資本的計劃,包括利潤留存、發(fā)次級債、發(fā)可轉換債券或配發(fā)新股等方式,但實際方式仍要按市況判斷,再進一步考慮。
對于國有大型銀行資本充足率缺口問題,有報道稱權威部門正考慮讓中央匯金公司出手相救,方法包括以部分利潤留存在國有大型銀行轉增資本金,或是以上交利潤增持國有大型銀行,又或是參與定向增發(fā)。對此,李劍閣昨日明確表示,這一問題將讓銀行“自己按照市場化的辦法解決”。
李劍閣表示,對于讓國有銀行減發(fā)股息來補充資本金,“我們沒有這個意思”。
中小銀行仍需“補血”
11月26日,民生銀行H股上市成功募集301.61億港元,將用于補充資本金。民生銀行稱,上市融資后,其資本充足率將達到12%。
11月22日,興業(yè)銀行公布了不超過180億元的配股融資方案。配股后,其資本充足率將接近12%。此前,浦發(fā)銀行定向增發(fā)150億元,招商銀行配股融資220億元獲股東通過,寧波銀行將定向增發(fā)50億元,以及深發(fā)展向中國平安定向增發(fā)募集資金106.8億元待批。截至9月末,除深發(fā)展資本充足率 8.60%低于10%的“紅線”外,其他公布資本充足率的上市中小銀行均已達標。
海通證券銀行業(yè)分析師佘敏華昨日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民生銀行通過H股發(fā)行解除了資本警報,而沒有融資的華夏銀行、已發(fā)布融資計劃尚未執(zhí)行的興業(yè)銀行、深發(fā)展都還面臨資本壓力。此外,今年9月完成定向增發(fā)的浦發(fā)銀行也還需要補充資本金。
“對于中小銀行來說,籌集資金方式比較靈活,包括發(fā)行次級債、在香港資本市場募股以及配股都是不錯的融資方式。”佘敏華說,在今年天量信貸之下,中小銀行紛紛出現(xiàn)“供血”困難。
與大型銀行融資在資本市場“呼風喚雨”相比,中小銀行對大盤影響相對較小。西南證券分析師付立春認為,在諸多銀行中,真正和A股有關系的是招商銀行和浦發(fā)銀行的增發(fā)。但是兩家銀行的再融資規(guī)模加起來還不及一個大盤股IPO的規(guī)模,短期內不會對大盤形成負面影響。(來源:人民網/國際金融報 記者 李畫)
提交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