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世界上溫室氣體排放量最大的兩個國家——美國和中國,數月來一直在警惕地注視著對方,希望在全球變暖政策上打破長期僵局。正如奧巴馬的首席氣候談判代表所說,這兩個國家是“一個房間里的兩只大猩猩”。如果他們不能達成某種休戰(zhàn),今年晚些時候在哥本哈根就沒機會達成限制溫室氣體排放量的有意義的國際條約。
對于星期天到達北京進行氣候談判的美國高級談判小組來說,對峙氣氛呈現出冷戰(zhàn)時期軍備控制談判時的跡象,數十億噸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代替百萬噸級的核力量成為逼近全世界人類的一個危險。
雙方都要求相互確保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用當前的術語來說就是“可測量的、可驗證的和可報告的”。背后則隱藏著這樣一種威脅,那就是如果有一個國家不同意為排放量設置最高限額,另一個國家就要威脅動用關稅或其他貿易壁壘進行報復。“這將是世界史上最為復雜的外交談判之一”,剛從中國訪問回來一周的民主黨眾議員愛德華·馬基說。
中國繼續(xù)抵制對其溫室氣體排放量設置強制限制,正在對美國提出金融和環(huán)境的要求。然而在美國,盡管白宮和國會都傳出樂觀言辭,但還沒就溫室氣體排放的目標頒布任何一項具有約束力的法律?,F在呈送給國會的能源議案建議的排放目標遠遠達不到中國和其他國家對美國的期望。
使這項談判變得更困難的是,兩個國家都在經濟上拼命掙扎,而且兩國公眾似乎對工作比對環(huán)境問題更感興趣。
到目前為止,與北京進行談判的主要成果是(雙方)同意舉行更多的談判,但所剩下的時間已不多。離哥本哈根氣候大會召開只有6個月了。如果沒有美國和中國的完全參與,大多數談判代表認為,大會所達成的任何協議都將注定失敗。美國首席氣候談判代表托德?斯特恩說,“如果我們不能找到一個與中國共同前進的道路的話,任何協議都將不可能達成。”
提交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