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對發(fā)展核能持何態(tài)度?全球氣候談判前景如何?
嘉賓:英國外交大臣氣候變化特使 艾士誠(John Ashton)
近年來,在氣候變化的大背景下,世界各國在談判桌前,或是尋求共識,或是達成妥協(xié);在談判桌下,也各自做著艱難的調整,或是擯棄耗能產(chǎn)業(yè),或是開拓新能源。遠在歐洲的英國,在可再生能源以及核電政策上有何新動向?2011年的南非德班氣候談判前景如何,能否打破僵局?
財新記者崔箏:
英國最近宣布削減對太陽能產(chǎn)業(yè)的補貼,這意味著什么?英國的清潔能源政策在卡梅倫首相的執(zhí)政下,會否有所改變?
艾士誠:
現(xiàn)任政府的決心比以往更加強烈。我們很清楚,在未來的20年,要有效地建立起碳中和的能源系統(tǒng)。我們希望達到的目標是,到2030年,所有的電力實現(xiàn)碳中和?,F(xiàn)在的問題就是,我們?yōu)榱藢崿F(xiàn)這個目標需要實施怎樣的政策組合。
對于太陽能補助的具體問題,是整個圖景中非常小的一部分,這是一個實驗性的政策。我們也并不寄望于立即收到效果。設計太陽能補助政策時,我們希望能夠鼓勵家庭用戶在小型建筑上使用太陽能,例如在學校、小規(guī)模工業(yè)設施,鼓勵他們在屋頂上裝太陽能電池板。
但這項政策設計出來后,同樣為大型企業(yè)提供了機會。他們在露天,例如空地、鄉(xiāng)村等處大規(guī)模設立太陽能電池板。我們發(fā)現(xiàn),幾乎所有可用的資金都流向了那些大型裝置,而不是原政策所設想的那樣,幫助家庭住戶和小型裝置。
所以說,這只是政策的一種調整,而不是改變整個方向。這只是大圖景的一小部分,我們正準備對電力監(jiān)管部門進行非常徹底的改組,這將是該部門在上個時代以來,所經(jīng)歷的最大變革。我們將實施一系列的激勵政策以吸引投資,在保證點亮電燈(這是電力系統(tǒng)首先要做的事情)的同時,也加速向低碳方向轉型。
關于目前我們所追求的目標,我會給你提供一些感性認識。從歐洲標準來說,我們可再生能源的發(fā)電量比例很小,大概只有4%,但我們的目標是要在2020年達到30%,在10年內達到33%、34%,這將是一個非常巨大的轉變。這其中很大一部分將依靠風能來實現(xiàn),岸上風能,尤其是海上風電。英國擁有非常好的自然優(yōu)勢,在蘇格蘭西北海岸和北海海域,有著世界上最好的風力資源。
財新記者崔箏:
日前德國宣布將在2020年之前放棄核電,本周國際原子能關于核安全的會議正在進行,英國表示沒有必要削減核電發(fā)展計劃,您如何看待?
艾士誠:
首先,不同國家采取不同的技術是自己的選擇,我并不認為哪個國家可以告訴他國應該用什么技術。我想我們的共同利益在于,如何才能擺脫現(xiàn)有的高碳能源體系,而轉向低碳,最終達到一個碳中和的體系。不同的國家會采用不同的能源技術組合。在英國,核能發(fā)電非常重要,超過20%的電力來自核能,然而一部分核電站的生命周期即將結束。所以我們所面對的問題是,是否需要在核能上進行新一輪投資。
我們很清楚,我們將非常歡迎安全的核能投資,然而并不意味著我們需要提供補助,我們不想為了使投資者更傾向于投資核能,而不是其他類型的發(fā)電設施,而扭曲市場機制。所以最終,私人投資者將會決定他們要投資什么。
我還想要說,我對于日本民眾深表同情。他們需要應對地震、海嘯,以及福島事故對能源系統(tǒng)的毀壞等一系列災難。雖然我們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完全認清福島事故的后果,同樣的,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應對方式。
就像你說的,正如擁有核電的許多國家一樣,我們組織核安全專家開展了緊急調查,研究我們的核電站在發(fā)生在福島的情況下,會有何種后果。目前的一個基本結論是,我們不需要做出巨大的改變,如放棄一切核電建設。雖然調查還在進行中,我也不認為將來會得出差別很大的結論。
我想要指出的另一點是,現(xiàn)在,世界的第三大經(jīng)濟體,即日本,以及世界第四大經(jīng)濟體德國,兩國都已經(jīng)決定,將加速發(fā)展可再生能源系統(tǒng)和提高能源效率。我認為他們的選擇對全球來說有重要意義。他們在全球市場的影響力很大,這會幫助我們降低選擇這些能源的成本,這一點我非常歡迎。
財新記者崔箏:
對于今年的德班氣候談判,您認為最好和最壞的結果是什么,突破僵局的關鍵是什么?
艾士誠:
這是一場非常復雜的談判,如我們平時所進行的談判一樣復雜。我認為僅僅盯著每個年度會議的得失是很危險的,要形成我們需要的框架體系仍需要很多年。我認為,最基本的問題是,我們能否給投資者提供清晰而肯定的框架,就是我們會達到計劃的目標,將氣溫升高控制在2攝氏度以內。
而做到這些,最基本的問題是,我們能否建立起一個具有法律約束的框架,以及受法律約束的任務承諾,這需要在幾個周期內醞釀而成。所以,這并不意味著各方都需要在每個周期內做出同樣的承諾。
對于德班會議,我希望能夠前進一步。在我看來,哥本哈根會議上出現(xiàn)了一些倒退,但就好像一輛自行車,在哥本哈根摔倒了,在坎昆會議時,我們成功地將它扶了起來。而現(xiàn)在,在德班,我們需要使其繼續(xù)向前行駛,并不是說我們能夠一下子到達終點,這是我的看法。當然,我們也要避免這輛自行車再次摔倒。
提交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