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湖風景區(qū)近日召開保護東湖水質專家座談會,就實施大東湖生態(tài)水網項目與保護東湖水質,征求各屆專家意見。來自華中農業(yè)大學、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等院校和科研機構的專家學者參加了座談會,并對東湖水質的保護與改善談了自己的意見和建議。
"截污對近幾年東湖水質的改善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參加座談會的專家們一致認為,"東湖近年來水質無論是從數據反映上還是感官認識上,都有了明顯的改善,截污功不可沒"。
華中師范大學趙以軍教授指出滇池、巢湖、太湖的治理經驗也可以用在治理東湖上。這三個湖與東湖一樣,由于污水排放導致湖水中氮磷元素超標,使湖水富營養(yǎng)化。通過調整湖泊周圍第一、二、三產業(yè)結構比重,控制污染來源,對湖岸實施生態(tài)修復,湖泊治理已見成效。
華中農業(yè)大學博導謝從興教授認為,因地制宜改善水生生物群落,通過養(yǎng)殖結構調整,實現(xiàn)水域零污染和負排放也可以作為湖泊治理和改善東湖水質的新思路。
中科院武漢植物園李偉教授介紹說,北歐國家丹麥境內湖泊眾多與我省情況類似,其國內完善的湖泊水質檢測體系甚至可以精確到每一次降雨對湖泊水質的影響,這也是我們未來努力的方向。
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教授成水平認為解決東湖面源污染問題,建立湖濱帶和地面水進入湖泊的緩沖帶對湖泊水質起到了很好的保護作用。東湖應采取多種途徑凈化水質,比如截污、清淤、種植水草,低密度養(yǎng)殖鰱、鳙魚等等。
近年來,在武漢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東湖風景區(qū)大力開展東湖水域湖泊治理和周邊生態(tài)修復工程,東湖水質連年上升,已有過去的劣五類躍升至四類,符合人體非直接接觸用水標準。今年,東湖風景區(qū)還將投入一千多萬元對靠近城市的麻布塘、石灰凼子兩個湖汊進行整治,還市民一潭清水。東湖這座全國最大的城中湖,正在恢復昔日的璀璨。
提交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