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人成黄页在线观看忧物_精品久久久久久久_久久精品久久久_怡红院老首页主页入口

當前位置:首頁 >> 水業(yè) >>內容詳細

云南城投碧水源:推廣MBR工藝 破解滇池治理難題

2010-12-16 11:07:13  

   云南城投碧水源水務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是由云南省城市建設投資有限公司(獨資企業(yè))——云南省水務產業(yè)投資有限公司和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資成立的股份制企業(yè),于今年2月2日正式成立,十個月來,公司立足云南,集中力量破解滇池治理難題。日前,公司總經理于龍做客中國水網,詳細介紹了公司發(fā)展情況,暢談未來發(fā)展方向。
    作為合資公司,云南城投碧水源擁有碧水源多年的技術積淀和云南城投優(yōu)越的地緣優(yōu)勢,在技術與市場的雙重機遇下,公司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成績顯著碩果累累。于總介紹,現(xiàn)在公司在昆明市已運用MBR技術展開了四個污水處理廠的項目,這種在同一城市由同一家公司運用同一種工藝開展的項目實屬個例。同時,滇池治理的重要示范工程昆明第四污水處理廠改造工程已順利完工投入運行,MBR技術在不斷地實踐中得到進一步認可與推廣。

    上下求索 破解滇池治理難題
    滇池是我國污染最嚴重的湖泊之一,也是治理制約條件最多、困難最大的湖泊之一。從地理位置來看,滇池位于昆明市下游方向,是城市和沿湖地區(qū)各類污水及地表徑流的最終納污水體;從自然屬性來看,滇池屬于半封閉性湖泊,沒有大江大河流入,缺乏足夠的潔凈水源對湖泊水體進行置換。作為中國環(huán)保業(yè)一個制高點,于總坦言,“做好滇池治理工作是環(huán)保人一輩子最大的愿望”。
    云南城投碧水源在投建之初就表達了治理滇池的決心,滇池入水大多來自昆明市各類污水,提高入池水體質量、加強污水處理能力自然成為重中之重。公司承擔的昆明市第四污水處理廠升級改造項目自4月7日開工以來,僅85天便完成了主體工程建設,順利通過了環(huán)保驗收和初步檢驗,現(xiàn)已穩(wěn)定運行近四個月,每天6萬噸的穩(wěn)定出水不僅充裕了翠湖、蓮花池等地的補充水源,而且出水總體達到甚至優(yōu)于地表IV類水標準,在各具體參數中,COD為16.5,BOD在2左右,總氮在5-10的范圍內浮動,總磷參數為0.114,氨氮基本為0.3,水質全面優(yōu)于國家一級A標準。于總感慨,若是滇池北岸110萬噸的污水都能按照這個標準排放,三年時間就可將整個滇池的水用IV類水置換一遍。
    “治湖先治河,治河先治水,排入滇池的污水水質提高一分,滇池的污染負荷就會降低一分”,于總表示,滇池治理任重而道遠,云南碧水源會繼續(xù)上下求索,探尋解困之道。

    對癥下藥 MBR工藝大顯身手
    目前的滇池治理項目采用了多家工藝,UNTANK、A2/O、SBR等不勝枚舉,諸多工藝中,于總認為,MBR技術是最適合滇池之選。MBR不是萬能的,不會放之四海而皆準,但在滇池問題上,該工藝具有其明顯的優(yōu)越性。
    傳統(tǒng)工藝在追求出水一級A的道路上往往會出現(xiàn)“3:3:3”的情況,即處理后的污水有30%達到排放標準,有30%優(yōu)于排放標準,但也有30%無法達到預期標準。這個比例看似勝算較大,但在實際操作中,尤其是在治理滇池問題上,北岸110萬噸的待處理污水,若有30%無法達標,那么污水將以近30萬噸/天的速度向滇池排放,其危害后果難以預見。
    與傳統(tǒng)工藝相比,MBR工藝最大的特點在于無論季節(jié)、溫度如何變化,出水始終保持穩(wěn)定,良好的穩(wěn)定性使MBR在滇池治理工作中發(fā)揮著無法替代的作用,多個項目的實踐也證明了該工藝的優(yōu)越性。
    “MBR工藝既不神秘也不可怕”,于總解說,這是因為MBR在傳統(tǒng)工藝基礎上強化了膜的截留和過濾作用,使得污泥濃度大幅提高,由傳統(tǒng)工藝的3-4g/L提高到10-13g/L,由此實現(xiàn)了生化效率的提高,既減少了占地面積,又保證了出水的穩(wěn)定和高標準排放。該工藝的核心問題主要涉及兩個方面,其一是膜材料的選取,膜的壽命、強度、膜通量等都會對工藝的推廣產生較大影響;另一個是預處理問題,MBR在傳統(tǒng)工藝基礎上加入膜,改變了整個工藝的參數,包括停留時間、技術比等,高濃度污泥的回流,作為碳源補充提升了反硝化效率,也提高了總氮的排放標準。
    面對高成本質疑,于總從新技術本身的優(yōu)越性和實際運行案例出發(fā)作出解答。目前的MBR工藝在使用了碧水源公司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強度可達200N的PVDF中空纖維膜和組器后,投資及運行費用已大大降低。例如公司的示范工程昆明第四污水處理廠,在出水全面優(yōu)于國家一級A標準的前提下,其直接運營成本除去固定資產折舊費后只有0.5元,再加上水質高、穩(wěn)定性強等優(yōu)勢,這個成本投入是完全可以被接受的。
    采訪中于總提及,MBR工藝在推廣過程中遇到的最大問題在于人們的觀念轉變,任何一種新技術的成型推廣都必然會經過廣泛的科學探討階段,采取科學客觀的態(tài)度,用數據說話,讓時間檢驗往往是最好的應對措施。
    同時于總也坦言,在昆明,MBR工藝的運用并非“針針見血”,也曾出現(xiàn)過個別企業(yè)由于膜材料選擇失誤導致的失敗個案,尤其是斷絲率過高,通量過小的問題較為突出。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人們對該工藝的質疑。痛心之余,于總呼吁,各個采用該技術的企業(yè)、工程公司都應本著對工藝負責的態(tài)度,切實做好各項具體工作,共同推動新工藝的發(fā)展。

    謀篇布局 打造未來發(fā)展圖景
    打開云南城投碧水源的公司網站,首先映入眼簾的是西南地區(qū)九大高原湖泊的示意圖。從滇池開始,探索一條高原湖泊的治理之路是公司的發(fā)展方向。借助云南省的地緣優(yōu)勢和政策優(yōu)勢,發(fā)揮其“通往南亞、東南亞橋頭堡”的紐帶作用,目前,公司已在昆明承接了總量約為18.5萬噸/天的污水處理及再生水工作并實施了多個中小型MBR示范工程。同時還將在西雙版納、大理、騰沖等地區(qū)以及南亞部分國家和城市推廣和使用該工藝,屆時也將對這些國家和城市予以資金投入和技術支持,實現(xiàn)立足大西南,走進南亞、東南亞市場的進一步發(fā)展目標。
    “每年30%以上的增長率是我們給股東的承諾”,于總表示,隨著公司在水務行業(yè)的不斷深入發(fā)展,經過進一步的整合投資,公司將會以更加強勁的勢頭不斷前行。

會員驗證

提交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