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經濟能夠依靠“綠色”來復蘇嗎?這之中又有什么樣的“中國角色”?
夏季達沃斯年會如期舉行。而論壇將“綠色經濟”作為核心話題,這還是第一次。在經濟危機背景之下,全球尋找經濟復蘇的“引擎”,以助推經濟的新一輪增長,毫無懸念地成為大家關注和討論的焦點。能夠實現(xiàn)雙贏的“綠色經濟”,被賦予了新的使命和期待。
綠色增長的誘惑
“我們面對的實際上是金融危機和環(huán)境危機兩個危機,而綠色增長將會是化解雙重危機的重要方式。”美國LRN公司創(chuàng)始人兼董事長賽德曼告訴《中國經濟周刊》,很多國內外企業(yè)家都對環(huán)境問題和綠色經濟給予了高度重視,并將其作為求解“重振增長”問題的最佳答案。
盡管已經感覺到綠色經濟將會成大家關注的焦點,但是剛剛走出達沃斯年會會場的北京首創(chuàng)集團總經理劉曉光還是感到非常震撼,“這個問題一定要高度重視,綠色經濟很有可能會吹響第四次工業(yè)革命的號角,就像當初信息技術對第三次工業(yè)革命一樣。”他有些激動地告訴《中國經濟周刊》,“綠色經濟絕對是現(xiàn)在最大的機會。”
劉曉光說國外企業(yè)界、政府和社會組織對這個問題的認識已經非常深,而且已經將其上升為“綠色革命”的高度,成為第四次工業(yè)革命的重要內容。
“更重要的是,比如美國人,已經做了大量的工作,已經有好幾十年的技術儲備和相對成熟的標準,現(xiàn)在美國奧巴馬這屆政府非??粗鼐G色經濟的發(fā)展,美國很有可能再次占領新一輪經濟發(fā)展的制高點。” 劉曉光說。
劉曉光的感受并不是個案。在記者采訪中,很多中外企業(yè)家都表示了對綠色主題的格外關注。“此次來參加達沃斯,最吸引我、也是我最關注的就是綠色經濟問題。”北京產權交易所董事長熊焰在接受《中國經濟周刊》專訪時說。同時兼任北京環(huán)境交易所董事長的熊焰說,“我們應該是中國綠色經濟發(fā)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扮演著一個類似于交換平臺的角色。”
2008年8月,通過北京環(huán)境交易所的平臺,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碳路行動、綠色出行”活動產生的8026噸碳減排指標,被天平汽車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自愿出資277699.6元成功購得,用于抵消公司從2004年成立至2008年12月31日運營過程中產生的碳排放量。
“這是國內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碳交易,是國內首例市場化碳交易的第一單。”他說。但是,熊焰也表示目前中國的環(huán)境權益交易尚處于一個示范性質的階段,很多條件還不具備,“其實還有挺遠的路要走”,他說。
全球“綠色”制高點爭奪
然而,“綠色”并不如想像中簡單和輕松。逐鹿全球“綠色”制高點,世界主要國家都在爭當“綠巨人”,世界三大經濟體美國、歐盟、日本都已經將其視作是未來經濟主引擎。
美國奧巴馬政府從一開始就將“綠色”作為其政策核心,奧巴馬新政甚至被媒體稱為 “綠色新政”。奧巴馬政府加大對新能源領域的投入、制定嚴格汽車尾氣排放標準,使得“清潔能源”成為這場綠色新政的核心。
在未來3年,美國計劃將可再生能源的產量翻一番。而在未來10年,美國在可替代能源上的投入將達到1500億美元。美國政府還提出將美國傳統(tǒng)的制造中心轉變?yōu)榫G色技術發(fā)展和應用中心,在2015年前將新能源汽車的使用量提高到100萬輛……
今年3月9日,歐盟委員會宣布歐盟將在2013年之前投資1050億歐元支持歐盟地區(qū)的“綠色經濟”,保持歐盟在“綠色技術”領域的世界領先地位。
英國已經把綠色經濟確定為國家發(fā)展戰(zhàn)略,最近又公布了以創(chuàng)造10萬個就業(yè)崗位為目標的綠色計劃。英國首相布朗不僅推出低碳經濟戰(zhàn)略,而且將其定位為英國迎接國際金融危機挑戰(zhàn)的核心應對策略。
今年4月,日本環(huán)境省公布了名為《綠色經濟與社會變革》的政策草案,欲通過實行削減溫室氣體排放等措施,強化日本“綠色經濟”,并提出到2015年將“環(huán)境產業(yè)”市場規(guī)模擴大到100萬億日元,并將該領域就業(yè)人員增至220萬人。
發(fā)展中的亞洲國家也雄心勃勃。印度已明確表示要致力于打造“綠色經濟”大國。印度能源部正在起草國家可再生能源政策草案,規(guī)定到2010年所有邦發(fā)電量中的10%必須來自可再生能源,到2020年這一比例須提高到20%。一家國際金融機構發(fā)布的印度氣候投資機會的報告指出,印度清潔能源部門在2008年至2017年間將吸引投資1500億美元。
韓國政府提出加速發(fā)展污水處理、綠色汽車、氣候變化應對、土壤及地下水污染凈化、生物資源利用及還原、環(huán)保、高效資源回收、溫室氣體替代物、生活共識環(huán)保產品等十大綠色技術,在2012年前向“綠色經濟”投入350億美元。
提交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