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階段,我國經濟發(fā)展面臨的國內外環(huán)境十分復雜。從國際看,世界經濟復蘇艱難曲折而又充滿了變數。從國內看,雖然國民經濟保持平穩(wěn)較快發(fā)展,有利于發(fā)展的條件也很多,但面臨的矛盾也不少。如何充分估計形勢的復雜性和嚴峻性,做好應對各種困難和風險的準備?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專門成立課題組,對當前我國經濟運行的特點與基本態(tài)勢進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課題組負責人為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劉世錦,成員有余斌、陳昌盛等。
一
□物價漲幅見頂回落
□經濟增長小幅下降
□房地產調控初見成效
□區(qū)域、城鄉(xiāng)、內外平衡狀況 有所改善
今年以來,宏觀調控堅持把控物價作為首要任務,政策效果逐步顯現,經濟運行總體較為平穩(wěn),并呈現以下特點和發(fā)展態(tài)勢。
(一)物價漲幅見頂回落,全年CPI上漲5%左右
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在7月份達到6.5%的峰值后,受基數效應減弱、貨幣條件改善和大宗商品價格下降等因素影響,漲幅呈現回落趨勢,全年CPI上漲5%左右。
(二)經濟增長小幅下降,全年增速略高于9%
前三季度,制造業(yè)、房地產業(yè)投資高速增長,但交通、電力等基礎設施投資增速明顯放緩。由于汽車、住房等與住、行相關的消費增長明顯下降,累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際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3.75個百分點。目前世界經濟放緩,對我國出口已經開始產生影響,預計全年出口增長20%左右。從內、外需求綜合看,今年以來總需求增長的適度回落,主要是宏觀政策主動調控的結果,有利于控制物價漲幅和實現經濟運行的綜合平衡。GDP增速將小幅下降,預計全年增長略高于9%。
(三)房地產調控初見成效
房地產市場運行總體平穩(wěn),保障房建設按計劃推進,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商品房投資下降缺口。特別是,“限購”措施的落實和實施范圍的不斷擴大,以及開展房產稅試點等,房地產投資需求得到一定抑制,房價過快上漲態(tài)勢得到初步遏制。對地方投融資平臺的摸底和整頓,使正在上升的與土地、房地產相關的信貸風險和地方財政風險有所抑制,對防范系統性財政金融危機的爆發(fā)具有重要作用。
(四)區(qū)域、城鄉(xiāng)、內外平衡狀況有所改善
中西部地區(qū)經濟發(fā)展明顯加快。得益于農民工工資上漲、農產品價格上升和各項惠農政策的實施,上半年農村居民人均現金收入增長明顯高于城鎮(zhèn)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速。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以來,我國對外貿易出現積極變化,國際市場份額進一步提高。在出口穩(wěn)定增長的同時,進口保持更高增速,貿易順差規(guī)模減小,內外平衡狀況改善。
今年以來,黨中央、國務院積極應對國際環(huán)境的劇烈變化,在控物價、穩(wěn)增長和調結構中尋求平衡,進行了不少探索,積累了一些經驗。一是注重保持經濟平穩(wěn)增長與調整經濟結構相結合。調結構是為了持續(xù)健康的增長,平穩(wěn)的經濟增長也有利于結構調整的實施,二者并不矛盾。“好”不一定會必然導致“慢”,但不能為了求“快”而犧牲“好”。二是高度重視保障和改善民生。始終把改善人民生活作為經濟發(fā)展的根本目的,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三是注重推進內外平衡。著力擴大內需,提高消費對經濟的貢獻;妥善處理國際經貿關系,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同時并重,提升價值鏈和擴展貿易增長點并舉,增強匯率彈性,不斷提升國際競爭力。四是更加注重系統性風險管理,憂患意識與風險意識增強。土地、房地產與我國金融、財政風險高度關聯,整頓地方投融資平臺、調控房地產市場,建立預警機制和風險顯示機制,有利于降低系統風險。
在世界經濟大幅波動、增長低于預期的國際環(huán)境下,我國經濟保持了平穩(wěn)較快發(fā)展的良好局面,成績來之不易。但也要看到,作為“十二五”開局之年,消費占GDP比重偏低、服務業(yè)發(fā)展相對緩慢、高耗能行業(yè)快速擴張等問題依然存在,轉變經濟發(fā)展方式的任務依然艱巨。
提交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