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成為美國規(guī)范溫室氣體(GHG)排放初步予以制約的關鍵性一年,近1萬套生產設施(占化學加工工業(yè)一大部分)成為美國環(huán)保局確定的指令性溫室氣體報告法則的約束對象,法規(guī)要求這些生產設施自2010年1月1日起必須收集每年的GHG排放數(shù)據(jù)報告給環(huán)保局,雖然該法則未限定GHG排放,但被收集的數(shù)據(jù)將用于制定未來的氣候變化政策和計劃。
對于靜態(tài)燃燒源的要求涉及到20種化學工藝過程,大多數(shù)排放源的閾值為2.5萬噸/年CO2當量。必需上報的溫室氣體(GHG)有CO2, CH4, N2O和氟化物GHG,氟化物GHG包括HFCs (氫氟碳), PFCs (全氟碳) 和 SF6 (六氟化硫)。每一套裝置都必須按法規(guī)要求進行評估,例如,擁有聯(lián)產設施的大型煉油廠應評估以下三大內容:靜態(tài)燃燒、石油煉制和石油產品供應。
美國環(huán)保局指令性溫室氣體報告法則分成25個源類別和5種類型燃料與工業(yè)GHG產生源,這對于認定任一裝置是否屬于多個排放源類別至關重要。
所有排放源類別有:
發(fā)電(子類D)
己二酸生產(子類E)
鋁生產(子類F)
水泥生產(子類H)
HCFC-22 生產和 HFC-23銷毀(子類O)
石灰制造(子類S)
硝酸生產(子類V)
石化產品生產(子類X)
石油加工煉油廠(子類Y)
磷酸生產(子類Z)
碳化硅生產(子類BB)
燒堿生產(子類CC)
二氧化鈦生產(子類EE)
生活固體垃圾填埋(子類HH)
糞便管理系統(tǒng)(子類JJ)
閾值分類類別:
這些分類綜合在一起用以評價2.5萬噸/年CO2當量閾值。
靜態(tài)燃料燃燒(子類C)
鐵合金生產(子類K)
氫氣生產(子類P)
鋼鐵生產(子類Q)
鉛生產(子類R)
造紙(子類AA)
鋅生產(子類GG)
碳酸鹽的各種應用(子類U)
供應源類別:
下列所有生產對象必須報告每一種產品進入社會經濟實體的數(shù)量以及與燃料100%氧化和氣體100%釋放相關的GHG排放:
煤基液體燃料(子類LL)
石油產品(子類MM)
天然氣和天然氣凝析液,包括所有分餾作業(yè)商和當?shù)貧怏w分銷公司(子類NN)
工業(yè)溫室氣體(子類OO)
二氧化碳(子類PP)
提交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