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人成黄页在线观看忧物_精品久久久久久久_久久精品久久久_怡红院老首页主页入口

當前位置:首頁 >> 綜合 >>內容詳細

德班氣候大會展示西方赤裸裸的自私

2011-12-14 12:29:12  

  南非德班氣候大會在11日凌晨的“加時賽”中達成一致,決定實施《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并啟動綠色氣候基金。這個結局來之不易。發(fā)達國家的表現(xiàn)實在讓人心涼,它們在向世界活靈活現(xiàn)地展示:這仍是個國家自私主義橫行的世界。

  在氣候問題上,中國這些年挨的罵最多,歐美等西方輿論或指責中國是破壞氣候會議的“罪魁禍首”,或拿中國做擋箭牌,逃避自己應盡的義務。它們的最大“理由”就是,中國已不再是發(fā)展中國家,作為世界最大排放國,它必須像發(fā)達國家一樣率先強制減排。在中國缺少減排技術的情況下,中國發(fā)展因此“戛然而止”的可能性決非小得可以不用擔心。

  其實所有發(fā)達國家都清楚中國“發(fā)展中”的本色,即使歐美的普通民眾也清楚,中國大多數(shù)老百姓的生活依然不夠寬裕,有些還很艱難。“破敗不堪的”開封以及“世界最臟的”城市臨汾等,都被西方做過報道,西方媒體上的中國畫面也大多是對貧窮、混亂、骯臟的展示。

  事實上,西方人對中國的文化及政治傲慢,主要來源于他們相對于中國人生活質量的優(yōu)越感。來自中國的文學及藝術作品,以現(xiàn)代生活做素材的在西方很難得到共鳴,表現(xiàn)中國舊生活以及當代臟亂差的,更容易在西方獲得真實的認同,符合西方社會對中國的總體想象。

  但一談到減排義務,西方人嘴里的中國驟然變了。“發(fā)達國家”這個中國人夢寐以求的目標,被西方當成用各種義務文件紙糊的帽子,戴到了中國的頭上。這當中表現(xiàn)出的自私和虛偽,與西方比中國人自己還關心中國人權的殷切,同樣形成令人瞠目的對立。

  “人權”對絕大多數(shù)中國人來說,它的含義首先是要過更好的日子,要有好一點的房子,能有輛汽車,夏天開得起空調,南方的家庭冬天能有暖氣,等等。我們需要民主,但發(fā)展民主的目的,說到底還是為了能更好實現(xiàn)這些具體的東西,活得更有尊嚴。

  西方社會有個相當普遍的習慣,那就是無論男人女人,每天都換一身、或至少一件衣服。在中國很少有人有這樣的習慣,因為大家沒有那么多衣服,也使不起那么多水電和洗衣粉,讓自己每天都比昨天看上去煥然一新。

  西方人的生活比中國人富足得多,也奢侈得多。很多美國中產(chǎn)階級家庭一家一年消耗的電量,相當于中國一個偏遠的村莊。

  西方人為什么要向世界撒中國“是發(fā)達國家”這個公開的謊言?他們?yōu)槭裁匆袊时葘夂驕p排的義務?中國GDP確實已達世界第二,但中國有13億人口,這個“13億”的數(shù)字對應的都是活生生的人,他們有同西方人一樣的天賦人權,他們不應生下來就注定了,一生的日子都比西方人低一等,甚至低好幾等。

  如此需要發(fā)展的中國,這次在德班會議上還是答應將有條件承擔2020年后強制減排的義務。其實中國人已經(jīng)清楚自己不可能都過大房子大車的日子,北京的汽車已經(jīng)限購,中國社會對自己的很多愿望進行節(jié)制。但所有西方國家對減排的具體安排,都比中國更加計較。

  德班大會用冷酷的現(xiàn)實告訴我們,西方根本不是中國人權的真正關切者,他們的自私比我們能夠想象的還要差勁。中國人的福祉只能靠我們自己。

會員驗證

提交關閉